系辞传-易经 周易
《易传》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《易经》的论文集,其学说本于孔子,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。《易传》共7种10篇,它们是《彖传》上下篇、《象传》上下篇、《文言传》、《 十翼》,亦稱為《易傳》(汉语拼音:yì zhuàn),是包括〈彖傳〉、〈象傳〉、〈繫辭傳〉、〈說卦傳〉、〈序卦傳〉、〈雜卦傳〉及〈文言傳〉等文篇,因〈彖辞〉、〈象辞〉、〈系辞〉各分上下两篇,所以统共为十篇,旧称《十翼》 。[註 1] 以上七個部份,共有十篇,稱為《十翼》。 “翼”是“助”的意思,表示輔助 易學 的十肢 翅膀 。 「十翼」稱名的由來,實是源於〈繫辭〉的分章,如綱要、釋名、釋義、釋用、釋道、釋數、釋辭、釋神、釋化、釋例等十章。 [3] 作者 根據史書記載, 孔子 作《十翼》 [4] ,但也有學者認為不完全出自同一人(並未否定孔子的貢獻),部份篇章也可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。 盛唐以前的記述 西漢司馬遷《 史记 ·孔子世家》:「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〈彖〉〈系〉〈象〉〈说卦〉〈文言〉。 讀易,韋編三絕。 曰:『假我數年,若是,我於易則彬彬矣。 』」 唐代 陸德明 録《 经典释文 ·注解传述人》:“ 文王 拘于羑里作卦辞, 周公 作爻辞, 孔子 作彖辞、象辞、文言、繫辞、说卦、序卦、杂卦,谓之十翼”。
萍洲可談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汉书志艺文志_古诗文网
《漢上易傳》,又名《周易集傳》,作者朱震(一〇七二~一一三八),字子發,謚文定,人稱漢上先生,是兩宋之際著名的理學家、易学家。漢上,一説爲朱震號,一説爲朱震所居 《十翼》,亦稱為《易傳》(漢語拼音:yì zhuàn),是包括〈彖傳〉、〈象傳〉、〈繫辭傳〉、〈說卦傳〉、〈序卦傳〉、〈雜卦傳〉及〈文言傳〉等文篇,因〈彖辭〉、〈象辭〉、〈繫辭〉各分上下兩篇,所以統共為十篇,舊稱《十翼》 。〈繫辭傳〉上下兩篇—— 「繫」的意思是聯絡,把易道的義理聯繫起來,相當於《易經》的總論或通論。 上篇以形而上的道體為主,下篇以形而下的器用為主,合起來可以稱為「易大傳」。 〈說卦傳〉一篇——說明八卦所代表的意義,以及八卦相重的由來。
商瞿 百度百科
《易》據說有三種:連山、歸藏和周易,合稱三易 。 《連山》和《歸藏》已經失傳,《周易》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文獻。 相傳《周易》是依循 周文王 主編《易》的著述而來,成 易传全文_古诗文网. 《易传》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《易经》的论文集,其学说本于孔子,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。. 《易传》共7种10篇,它们是《彖传》上下篇、《象传》上下篇、《文言传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篇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和《杂卦传《易傳》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,是詮釋《 易經 》的經典著作。 屬於戰國時期解説和發揮《易經》的 論文集 。 《易傳》剛柔思想的形成與易學詮釋典範的轉移。 [1] 《易傳》以《易》卦之第一爻 (初爻)、第三爻、第五爻皆為陽位,因其 爻位 之序數為奇數,奇數為 陽數 ,故其爻位為陽位。 《易傳》以《易》卦之第二爻、第四爻、第六爻 (上爻)皆為陰位,因其爻位之序數為偶數,偶數為陰數,故其爻位為陰位。 [1] 就《易傳》的 思想體系 來看,其自然主義的 天道觀 ,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體思維模式,其關於 事物發展 變化的辯證思想等,有許多都與陰陽家相一致 [2] 。 中文名 易傳 作 者 孔子後學 頁 數 七種十篇 著作時間 戰國 或兩漢時期 用 途 哲學著作 目錄作品簡介文章構成